查看原文
其他

眭衍波:这3个创意方法,让你的微课不同凡响

眭衍波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9-11-23
点击[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关注我们!


文章原标题:《好创意是微课的核心——以生物微课制作为例》

文章作者:眭衍波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4期


微课是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并适合在移动状态下短时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的微型主题式视频课程。创意是一种通过创新思维意识,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微课创意则是通过思维创新,进行微课选题并创作微课脚本或独特的表现形式,突出体现微课的主题内容的创造性活动,以提高微课教学效果。如何生发微课创意是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创作微课难在创意


微课的特点决定了一线教师往往是微课的主要创作者,而微课的主题内容体系又常常是在课程标准涵盖之下的。例如,“解释人的性别决定”是《2017年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第7个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中的内容,教材对此也有明确阐述——先是解释人体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种类,再阐述受精卵中性染色体XX对应的性别是女性,性染色体XY对应的性别是男性。以微课的方式将知识内容讲述清晰,对大多数一线教师不是难事。问题在于很多教师的微课只是“微缩版的传统教学”,千人一面,缺乏新意使微课丧失生命力。


信息时代,微课教学的意义不在于少数人做了很多,而在于很多人每人都做了一点儿。微课应该是各具特色的、多姿多彩的。这样,微课才会真正有活力。即便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也能使微课吸引学生如饥似渴地欣赏和学习并自发地广泛传播。微课创作,需要个性化,需要创意。创意是微课制作的难点所在。


二、如何“微”出创意


我们可以从微课创作的基本环节,来看创意从何而来。微课创作的步骤包括选题、编写脚本、实现脚本三步。微课创作的每个环节都可以伴随思考、想象和推敲。推敲是为了使作品主题明确、聚焦、闪光——创意无处不在。


1

选题创意——选好“基因”


微课选题工作主要包括选择主题和拟定题目两部分。从主题内容来源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源于课标的选题,课标中标示的重难点核心概念往往被列为选题,目前这类选题较多;另一类是创作者结合自身实践选择的主题,一般是针对教学中的疑点、热点、易错点来构思的。这两类选题可以有交集,也可以没有。


对于第一类“既定”选题,创新的重点可以放在“取个生动的好名称”上。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知识内容具体化、拟人化都是取名的策略。以“解释人的性别由什么决定”为例,微课名字可以很朴实,就叫“人的性别的决定”,开门见山,未尝不好,如叫“男生&女生”,可能更吸引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对生物课标中关于“绿色植物需要水和无机盐(以及蒸腾作用)”的内容——如果我们用“水滴的旅行”做题目是不是比“水的运输”让学生感觉更亲近?


利用生活中的场景起名——“打吊瓶的树”是不是比“植物需要无机盐”更为生动?用“晒不烫的叶子”作为名字,是不是比“蒸腾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搞这些创意都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如果主题本身有足够的魅力,就不必画蛇添足。


对于第二类“自主选题”,创意空间就很大了。夺人眼球的是形式,打动人心的是内容。选择好微课的内容是吸引观众的关键。


这类选题可以源自疑问从而释疑,也可以于无疑处生疑。教师应多留意,在生活中多观察,在教学中与学生勤沟通,寻找灵感。选题好,本身就吸引人。比如,春天我们可以讲“如何区分梅花、桃花、樱花、梨花、杏花、海棠”;夏天谈“西瓜子和葵花籽”,谈“青蛙为谁而鸣”;秋天聊“红叶”,话“果实为什么成熟了会变甜”;冬天谈谈“冬眠”“雾霾与健康”。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以生物学角度从生活中提炼选题,这样效果会比较好。吃水果蔬菜讲究应季,微课选题如能随情应景,一定能在第一时间抓人眼球。


此外,要多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认知过程,如发现不符合预期的实验现象或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乌龟为什么不算两栖类”等),都可以及时抓住学生的需求,提炼出选题。广开思路、增强灵感,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平时多翻翻《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书籍。比如讲到“候鸟怎样找到迁徙路线”“为什么仙人掌有肥厚的茎”“为什么我们需要植物”等问题,我们可以将它们与课标要求结合起来,形成很好的微课选题创意。



2

脚本创意——“磨”好课程


脚本是微课的重心。脚本写得好,即便呈现方面做得不够好也可能通过后期制作加以补救;但如果脚本写得不好,是制作不出好微课的。


创意的过程:改变旧事物,从一个新角度,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进行一连串的重组。微课创意的过程包括收集资料、联想与组合、决定与评价几个阶段。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其一,创设脚本的情境线索,擅综合才有新意。


从课标和教材上我们看到的都是对知识冷静而客观的陈述,而微课具有可视化与动态特性,比纸媒更灵活,因而在情境创设上更有优势。如果能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或是一条生动的主线贯穿脚本,编写成故事型、比较型、解说型、悬念型微课,是不是能让知识更有亲和力呢?


一种新奇的现象、一个新角度的提问或是几个层层深入的连环问题都是很好的情境线索。以“解释人的性别决定”为例,我们可以基于教材并超越教材,对染色体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进行创意改造——我们从细胞的水平还原性别决定过程,将生殖系统的有关知识和性别决定的过程综合起来。我们“讲述故事”时可以把关联的内容放在一起创设情境。笔者把冷静客观描述受精过程转换个角度,设计了一条情境线索——举办一场以女性生殖系统为场地的盛大而公平的比赛,让分别含X和Y的两大阵营的精子展开寻宝(卵细胞)角逐(扫码看视频)。我们通过微课形象地介绍了比赛场地、参赛数量相等的两大阵营的数亿“运动员”(精子)、比赛过程、结果。这样的故事生动有趣,有助于挖掘科学本质。该微课教学不仅使学生回顾了相关结构知识,理解“性别的决定”,而且能启发他们对“性别比例”的深层次思考。创设的情境并不需要很复杂,关键是要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其二,设计脚本的主要角色,会塑造就有突破。


如果我们把视角变换一下,改用拟人、比喻的方式来塑造主要角色,那么一些普通的故事也可能变得有趣味、有新意。何况,谁又能拒绝听故事呢?


如“人的性别的决定”情境设计本身就已经把主角锁定为“参赛运动员”精子,故事自然有趣。又如,讲述“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时,我们塑造了一个可爱的水滴形象作为主角。以一个水滴作为主角,从它的视角分析自己如何找突破口,如何进出植物,如何运输,这样叙述是不是更生动呢?该微课的精妙之处还在于,通过动画故事能很好地把“吸水的原理”“运输的动力和渠道”都融合进来。再如,讲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我们构造了一条不安分的时刻想离开水的鱼作为主角,故事从鱼的视角展开——一条鱼在它离开水以后做临终忏悔,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鱼的角色体验中道出,是不是有点童话故事的味道了?


所以,我们如果多看看儿童故事动画片,或许能获得不少灵感。这些故事之所以有趣,与拟人方式的应用是分不开的。塑造好角色,找好阐述的角度,学生很容易有角色代入感、沉浸感。


其三,运用生动的语言,有幽默就有回味。


语言在脚本中永远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同样的课程,由不同的人来讲效果迥异,这常常是语言的力量。当一句话的语境、说话者、对象、时间场合等出现转移错位,常常会产生幽默的效果,令人回味。使语言有幽默感本身就是一种创意。


举例:讲述“人的性别的决定”内容时,我们说最终只有一个精子能和卵细胞结合,这样科学客观的描述是冷静的、有距离感的。如果换一种说法——“哨声响起,两队参赛寻宝的运动员(精子)争先恐后地奔跑,但有的在前进过程中迷路了,有的体力不支倒下了,有的被绊住了脚……最后只有一位幸运儿拿到了宝贝(卵细胞)”,再配上图片,是不是场景感很强,听起来也有趣得多呢?又如,讲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如果依次罗列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及特点,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我们可以“鹰眼看世界”的视角,让老鹰为雏鹰解说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雏鹰说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出后面鹰展翅飞翔所见识的各种生态系统。将网络热词“世界那么大……”移用在雏鹰身上,幽默感立刻显现。学生看了皆会心一笑。



3

表现创意——提高“颜值”


有了好的脚本,还要从可视化的角度,生动形象地把脚本展现出来。如果我们的微课集“智慧”“美貌”“技术”于一身,学生学习的专注度一定很高。好的表现形式可以从角色形象与材料、出场方式、技术创意三方面来设计。


例如对“人的性别的决定”中的主角“参赛运动员”,笔者遵照科学性的原则采用了精子的造型,用纸张剪出卡通形象呈现角色。笔者用镊子夹出一个个“精子”让它们出场“参赛”,用一张张A4纸切换场景,这样拍摄出来有舞台剧的效果,让人总想看看下一幕是什么。


从角色形象来看,创意可以来自各种动画片(卡通形象)等,将主角形象塑造成功可以使其成为一部微课的“吉祥物”,这也是让人百看不厌的秘诀;从材料来看,角色的用材与形式可以是实物的、模型的、数字化虚拟的,也可以是纸片、沙画等,还可以开发各种新材料。同一个脚本,用不同的材料或工具可能有风格迥异的表达效果。


角色出场的方式也是创意的入手点。不论动画出场、纸片加解说、卷纸展开画卷,还是吹拉弹唱、画图、简笔漫画配文字,只要能引导学生、吸引学生都是好的方式。


如果利用动画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还可以通过画线标注等后期加工实现——信息技术是增强表现力的利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从无声到有声,这将大大增强微课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软件的优势来发挥创意,创造超时空的课堂,让微课更富感染力。支架与手机、电子白板、录屏软件、绘图软件与数位板都可能成为创作工具。通过转场、变焦、加字幕等后期加工也能让微课增色不少。


当然,形式应该服从并服务于内容,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一定要考虑技术的适用性。例如,制作微课“生物的分类”时,笔者优先采用的技术手段为“电子白板+喀秋莎录屏”,因为白板软件的移动对象的功能很强大,特别适合用来讲解生物的分类。总之,要想在表现形式上有好创意,应学会借鉴,巧用网络,多从小说、歌词、漫画、广告、微电影中寻找灵感,发掘最适合表现内容主题的表现形式。


三、万变不离其宗


创作微课难在创意。创意的生发可以融入微课制作的基本环节:选题创意——取个好名字并选择吸引人的内容;脚本创意——利用综合法创设脚本的情境线索,利用视角转移法塑造主要角色,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演绎微课内容;表现形式创意——从角色形象与材料、出场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发挥创意。这些程式是不变的。


同样的主题,一千人可能有一千种创意。创意之所以成为创意,就是因为没有标准答案。什么是好的创意?个人认为,无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师制作微课都应该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创意要围绕主题,要引发学生思考;二是创意应指向教育价值,切忌华而不实;三是创意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即学生的满意度、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总之,创作微课难在创意。笔者总结的创意要诀是“以主题为核心,以内容为生命,角色塑造要生动,技术应用要灵活”,并从选题、脚本、表现形式三方面入手。要做好微课、做出新意,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执着的创新精神,还要博采众长,从其他艺术形式中寻找灵感,全面提高个人素养。


(作者系北京景山学校教师)



【文末福利】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3期

离线阅读安装包

1.加入QQ群714610659;

2.进入群文件;

3.找到《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3期离线阅读apk文件;

4.发送到手机,点击安装;

5.即可离线阅读。(目前适用于安卓手机)



— THE END —


责任编辑:祝元志

微信编辑:李中华



往期荐读

人教社副社长王志刚:技术之上,愿我们有更温情而美好的教育

与你相遇的第365天,我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可以陪我一起过生日吗?

关于“天气太热,暑假延长”的通知

原汁原味的美国STEAM课堂什么样?(内附课堂教学视频)



2018,我们将聚焦以下话题,

欢迎来稿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